环卫工遭扔大便续:要求补偿或司法调解

环卫工人更换垃圾口袋。 环卫工人更换垃圾口袋。
市民教导孩子将垃圾扔到指定位置。 市民教导孩子将垃圾扔到指定位置。

  宜宾男子林波向环卫工人脸上扔大便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。环卫工人,这个默默劳作在大街小巷的群体再一次进入人们视野。

  昨日,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上街头,了解这群人的生存现状:工作强度大,工资低。但对于他们来说,这些都不是问题,真真让他们感到委屈的是部分市民的轻视和不尊重。

  A要求补偿

  被丢屎环卫工寻求司法调解

  昨日,本报以《儿子当街大便 他捡大便砸环卫工脸上》为题报道了宜宾男子林波用大便砸环卫工的事件。当天,记者从宜宾市翠屏区西城司法所获悉,该所已经告知受害环卫工曾武旭,需要取得对方家属的联系方式,然后双方坐在一起进行司法调解,如果调解不成功就只有走司法程序。“可以去宜宾市翠屏区援助中心寻求司法援助。”西城司法所一位工作人员说。

  曾武旭则一直表示:“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,现在心里都还有阴影。现在家里面儿女也不满意,全家人都感觉受到了侮辱。对方得出来表个态,不论多少,必须得赔偿精神损失。”

  目前,宜宾市翠屏区西城司法所正在联系林波家人,安排司法调解事宜。

  B生存现状

  工作:常被淋得一身湿 包里备干衣服

  “冬天的早上5点,大家都还在睡,我们就出门开工了。”按规定上午班是从早上6点开始,环卫工人张大姐经常5点就要开始打扫。她负责的区域每晚都摆了10多个夜宵摊,每天一早,炭灰、白色垃圾、竹签扔得到处都是。“2个小时都扫不完。7点钟运渣车准时要来收,打扫不完只有自己拖去很远的收集站。所以我们一般不敢6点才开工。”

  上午班6点到下午1点,下午班从1点到晚上10点或11点。张大姐最恼火的是雨天,虽然有雨衣遮着,但一直在雨中淋着,一会水都会把衣服浸湿,浑身没有一点干的地方。“我们包里常常备着一套干的衣服,如果临时遇雨,什么都没准备。就只有等衣服自然干,就算冬天,也没办法。”

  待遇:月薪960元 多加班能拿1200元

  48岁的莫家秀,负责宜宾市翠屏区清华街附近的卫生。今年已经从事环卫工作11年了。每天工作量大,需要不停地在大街上走动,因为清理垃圾桶,手上到处都是伤痕。

  扣除五险后,莫家秀每个月拿到手的现金工资仅有960元。“环卫工人人员不够,也不好招人,没有休息日。我们在多次加班后最多能拿到1200元。”说起工资待遇,莫家秀有些苦恼。除了工作时间长,她负责的区域清扫难度也较大。清华街是商业街,平时人流量很大。“特别是在节假日、周末,我一个人根本来不及打扫,连坐的时间都没有。”莫家秀说。

  据悉,宜宾市中心城区环卫工人每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。扣除五险后,大多数人拿到的现金不到1000元。在环卫工人里,也有工资稍微高一点的,但是最高也只能拿到1400左右。如果能够做到清运垃圾的工作人员,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。

  环卫工人谈生存之道:能忍能受气

  记者调查发现,环卫工人在干涉市民不文明行为时,听到最多的话是“我不丢你就失业了!”“你是扫地的,你就应该的打扫卫生!”“政府给你钱,我给你清理了,要你干什么。”这类的语言。这些带着轻视说出的话语成了环卫工工作中的重要压力来源。

  38岁的环卫工人罗家秀也曾遇到过市民向环卫工人丢垃圾、吐口水的情况。“当我们制止时,他们的反应往往会很恶劣。”因此,不少环卫工人已形成这样的“共识”:做环卫工作,就是要能忍、能受得气。

  负责东街街口这一片区清洁卫生的何大姐是片区班长,她也曾遇到带孩子在路边小便的市民。“当时,我就让她处理一下,结果她态度非常恶劣,偏不打扫。”何大姐说,她实在气不过,便拨打110报警。最后这个妇女悻悻离去了。

  做了那么久的环卫工人,让何大姐最有感触的就是,“心理上的劳累远远比体力上的劳累更不能承受。感觉不到被尊重,会觉得委屈、压力大。”

  部门说法

  环卫工作站:第一时间介入纠纷 让环卫工有安全感

  南岸街道环卫工作站站长黄俊清说:“在工作培训中,我们会向环卫工人强调多礼让、文明表达。在环卫工人与门店、摊点或者路人发生纠纷时,街道负责环卫工作的相关人员也会第一时间介入。保障环卫工人的合法利益,这样才能让他们有一份归属感与安全感。”

  人文专家

  集全社会之力 消除职业歧视

  针对环卫工人工作辛苦,却得不到市民尊重的现象,宜宾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院长彭贵川分析,出现职业歧视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引起的。

  “整个人文精神导向,以及从小抓起的教育没有正确引导;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对环卫工人的保护不够;媒体宣传有所欠缺。”彭贵川说,人人都是平等的,只是每个人从事不同的职业。不应该针对别人的职业戴上有色眼镜。“应集中政府、社会、媒体、学校、家庭的五方面的合力,消除传统观念中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。”彭贵川建议。

 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周瑜原 实习记者 刘橙丹摄影报道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最高法:实证确定诽谤信息转500次判刑
  • 体育全运-蔡赟不满队友一日三赛摔拍离场
  • 娱乐独家:张馨予谢李晨包容 无法承载他的好
  • 财经女商人丁书苗从铁路捞百亿 刘志军不让动
  • 科技苹果明晨1时发布新iPhone 将全程直播
  • 博客玩弄女性的薄熙来和谷开来还有感情吗
  • 读书后宫之谜:秦始皇为何终生没有立皇后
  • 教育教师节家长送3000元礼品称怕老师记不住